記得2月底的連續假期在小豬展開一連串的賞櫻行時中途來到了凱達格蘭文館


這個地方是剛好在格友的文章看到的....剛好又在溫泉博物館附近所以就過來看看了



文化館的外頭有著二個可愛的原住民人偶...一旁還有隻瘦八八的小棕豬


館名以『凱達格蘭文化館』命之 因昔日在中國漳泉移民及西班牙人尚未來到臺灣北部之前


北投地區為凱達格蘭居住地 且其在北投地區的開發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故以此命名



進入館內一樓展示的是一些像是巫師的簡介...讓小豬有看沒有懂..


當然這個木雕的人像也是隨處可見哦!


在快速晃過一樓的介紹後....我又帶了緩慢的腳步往館的二樓出發



當小豬走到二樓時還有點看不太懂這裡展示的是什麼東西...


只看到這座佈置的像新人進場的走道...好奇的我便走進一探個究竟...


結果一看..原來這個圓弧形的走道二側皆以影像播放的小螢幕介紹著目前分佈在臺灣原住民族群


原來2樓這個展區是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面貌



撒奇萊雅族(這個族的名稱較少見哦!)


這個族群是行政院在民國96年認定為台灣原住民放的第13族


平均居住在花蓮境內的北埔、美崙、德興、主布、月眉、山興等部落  目前登記人數約3百餘人


撒奇萊雅族屬於母系社會,採入贅婚,從妻居 與阿美族相似的年齡階級



賽夏族


社會組織以父氏族組織為主  各式族團體傳統亦各有其圖騰象徵物


逐以原圖騰譯為其姓氏之名 如風、日、夏等姓 祭儀活動以矮靈祭為其中最重要者


賽夏族平均分佈在新竹五峰鄉、苗粟南庄鄉、獅潭鄉等 目前人數約有5千6百餘人..


其姓氏非常的特殊 大多以動物、植物及自然現象作為氏族的號 每一姓氏又負責主持不同祭儀



泰雅族


泰雅族是目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 目前人數約有8萬1仟餘人


泰雅族以紋面及精湛的織布技術聞名 傳統的泰雅族社會以狩獵及山田燒墾為主


聚落以集居式的村落為主 男子需善獵 女子需善織 才可在其臉上紋面 而此也其過世後得以與祖靈相會的識別



賽德克族((這個族的名稱也一樣少見哦!)


原本被列為泰雅族的一支  經過多年的正名運動


終於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第14個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



鄒族


主要分佈地域為嘉義阿里山鄉、南投縣信義鄉 這二鄉合稱為『北鄒』


而分佈於高雄縣桃源鄉及那瑪夏鄉者稱之為『南鄒』 目前人數約6千5百餘人


鄒族是嚴格的父系氏族的社會 部落中的男子會所「庫巴」 是族人會商大事、舉行祭典、訓練男子的場所,禁止女性進入



排灣族


以臺灣南部及東南部的屏東、臺東二縣為主要分佈區域 目前人數約8萬5餘人



魯凱族


主要分佈在屏東縣霧台鄉、高雄縣茂林鄉及臺東縣東興村等地   目前人數約1萬2千餘人


魯凱族也分為頭目、貴族及平民三個階級 為世襲制度由長子繼承位階


頭目享有神話上血緣之價越性及土地所有權之經濟特權  平民制以發展個人領導能力


農產豐儲以及通婚等方法來提昇地位  百合是魯凱族人女子貞潔的象徵 男人是勇士的標記



卑南族


分佈於臺東縱谷南部之臺東平原周沿地帶 目前人數約1萬1千餘人


卑南於全族分居八個部落 各部落間因起源傳說的不同可分為 由『竹子而生』起源的卑南群


和由『石頭而生」起源的知本群 傳統社會組織以長女承家以及男性年齡階段組織為主



阿美族


阿美族多數分佈在臺灣東緣的太平洋沿岸及花東縱谷 臺灣西部及南部亦有族人 目前人口數約為17萬人


阿美族是母系社會 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  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與其他女性為優先


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 在部落中 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



噶瑪蘭族


祖居地在宜蘭縣 惟目前具有原住民身份的族人居住在花蓮縣豐濱鄉一帶以及零星分佈在臺東縣境內


人口數為1千1百餘人 於民國91年12月認定為臺灣原住民第11族


噶瑪蘭族原居宜蘭 因清國時期噶瑪蘭事件而有部份族人逃至花蓮豐濱鄉一帶 而成為現在的噶瑪蘭族人


聚落型態因為近河的小型集村 以捕魚為主 傳統手工藝已不不多見 保留較為完整的香焦絲織布


祭祖儀式為噶瑪蘭人在新年前夕全家祭祖儀式 而海祭則主要是噶瑪蘭人在出海前獻祭海神精靈 祈求平安與豐收



雅美族


居住在臺東外海蘭嶼島上 目人數約有3千5百餘人 早期與菲律賓巴丹鳥關係密切 部份部言可以相通


半穴居是雅美族住屋特色 排水系統精良 冬暖夏涼 也能適應夏季多颱風的氣候


拼板舟更是雅美族的精神像徵 依船身大小由21或27塊木板拼湊而成


每年的飛魚季節 也是雅美族在生產方面重要的時段 關係著全年糧食


因此他們在飛魚季有著多項祭典活動 祈求漁穫豐收 人民平安



這些就是在這個展區中可以看到各族的傳統服飾


剛走到這裡的當下小豬還真的被這一排模特身給嚇到勒!


不過仔細端詳各族的服飾還真的各有各族的味道


其他沒有介紹到的族群 有興趣的朋友不如親自走一趟深入了解一下



二樓的展區看完了..小豬又來到這三樓的展區


一來三樓小豬馬上被這一區的原住民樂器給吸引住了...馬上就把時間停留在這個地方



這個可愛的小木琴 讓小豬也忍不住把玩了一會..


那清脆的響聲 如果我的音感好的話說不定也會來段即興演出(想太多了)



展示台裡展示著不用竹子顏色的排笛



還有這麼小型的排笛耶!


真好奇這些排笛吹出來的聲音會是如何



木琴


可分為五根五音一人與八根八音二人的敲打組合 長度90公分以上直徑大小約6-10公分為佳


以木棒敲繫 即可發出聲響 使用食朱臾、梧桐及竹子製成



小豬也試敲了一下..


這大木琴的聲響圓厚低沉 如果在他們豐年祭時演奏我想這聲音一定會很吸引我.



竹鐘(旮亙)是阿美族傳統婚禮中女子招贅時用來報喜訊的用具


這裡的樂器是一組叫旭亙樂團提供展示的 於1999年5月組成


是一支以敲打樂來傳遞阿美族傳統之美的樂團


團員裡老老少少有30人 繫樂演出的大多為在學青人 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打繫與演唱訓練


只憑藉著對傳統樂器的興趣與好玩 不照樂譜 完全照著他們個人節奏感與創意豪放盡興的打繫


有如初時傳統樂器作者一樣毋需樂理不按節奏 隨著心的律動照樣可以釋放出美妙的樂章



小豬手時海棉板 輕敲竹鐘果然發出讓小豬意外的聲響


讓小豬不得不佩服阿美族族人的利害...



離開文化館後...往溫泉博物館的方向前進..


意外看到這個很特別的建築物...正當自己好奇往它走去才發現原來這是間圖書館耶!


現在的圖書館做的這麼捧...在這裡唸書的學生說不定真的可以考上自己的理想學校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